【传统文化】广财学子三下乡:一枝独“绣” 扶“瑶”直上

2019-08-10 09:57:58 · 作者:编辑部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精神,切实将所学知识与当前实际相结合,增加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2019年7月6日至7月10日,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和地理与旅游学院跨院组成的一枝独“绣”团队来到有着“百里瑶山”之称的清远连南瑶族自治县,以探究非遗传播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以瑶绣的传播、传承和发展为例展开了为期五天的调研工作。7月6日,一枝独“绣”队伍抵达清远连南后,与事先取得联系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精神,切实将所学知识与当前实际相结合,增加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2019年7月6日至7月10日,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和地理与旅游学院跨院组成的一枝独“绣”团队来到有着“百里瑶山”之称的清远连南瑶族自治县,以探究非遗传播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以瑶绣的传播、传承和发展为例展开了为期五天的调研工作。

7月6日,一枝独“绣”队伍抵达清远连南后,与事先取得联系的中国民俗摄影协会连南采访基地总监,兼今日头条、腾讯新闻记者李鸿雁先生对接相关事宜,其为我们介绍了连南民俗文化的基本概况。在与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后,团队了解到李先生扎根连南二十余年专注研究、报道连南民俗文化。原先身处传统媒体的他,敏锐地嗅到如今新媒体的趋势后果断转型,在传统媒体、新媒体的融合中找到平衡点,以便更好地挖掘、传播连南文化。

第一站,团队进入当地千年瑶寨——油岭,进行调研记录片的拍摄,走访当地民居,直观感受当地非遗生态文化的原始产生环境。摄下了多张具有瑶族聚居地特色的自然风景与人文风光的照片。

瑶寨高处风光 摄记:林雨萱

油岭千户瑶寨的瑶胞生活还处于半原生态,村子依山而建,高低错落。山寨里的道路都是石块磊起来的陡峭弯曲小路,曲曲折折通往各家各户。瑶寨房屋多是青砖木瓦。寨子内石板巷道纵横交错,将家家户户连接起来。

民居傍山而建 摄记:林雨萱

老人们穿的大都是瑶族服饰,妇女用白色的缠腰带绑住蓝色的襟衣,男人戴着红盘头巾,据传能驱鬼辟邪。时不时也看到头巾裹头、穿着现代T恤,挎着瑶袋这种混合服饰的瑶胞。

下山卖米的老妪 摄记:林雨萱

油岭是原生态的瑶族村寨,环境优美,民族风情浓郁。这里有保存得较好的原始村落风貌:各个年代的民居错落分布,民俗节日盛大的耍歌堂活动。瑶寨别有特色的人文活动和自然风光为其旅游业的发展比较丰富的旅游资源。

第二站,队伍前往瑶族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房伟艳的瑶绣工艺坊进行参观,并对房伟艳进行采访。目的是深入了解瑶绣的传承与发扬的现实概况。围绕着瑶绣的传播方式、途径,传播方向以及产业化实况与其进行了交流。她为我们讲述了自己从毛巾厂女工一步步转变为传承人,创新传统瑶绣,建立瑶绣工艺坊,带领瑶、汉妇女脱贫致富的经历。

谈及瑶绣的未来传承问题,她十分坚定的说“无论哪一位朋友,只要喜爱我们的瑶绣文化,我都会愿意教他。”“不能让我们的小孩子,忘记我们的传统文化,要是忘记了就很难再找回来了。”

房伟艳在工艺坊中刺绣 摄记:林雨萱

随后的交谈中,团队也了解到人工瑶绣在时间、劳力成本、利润空间、客源以及普及度等方面遇到的发展困难。同时,也获悉当地政府在多方面大力扶持像瑶绣工艺坊一样的文化企业,出台瑶绣技艺精准扶贫的政策,定期开办瑶绣产业人才培训课程培养“一专多能”的专业型人才,帮助瑶绣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在瑶绣传播层面,房伟艳提及自己在新媒体平台上看到其他的传承人使用一些短视频来传播自己所传承的文化,她也颇有兴致地向团队询问如何以新媒体作为传播渠道更好地传播瑶绣文化。

采访房伟艳老师 摄记:林雨萱

采访过后,队伍中的几位队员在房伟艳的指导下亲自体验了瑶绣制作过程,感受刺绣融化在指尖的矜持与一针一线的魅力。房老师还带领队伍参观中国瑶族博物馆内的瑶绣展厅,全面、细致地介绍连南瑶绣文化的现状、发展和各村寨瑶族特色服饰的异同。

第三站,队伍前往当地瑶绣售卖市场,对市场内近十家商铺观察并进行了随机走访,针对瑶绣的售价、货源、消费群体等情况进行询问,并初步进行了比较分析。

根据当地“非遗传承人进校园”活动的情况采访民族小学学生,从中获得的资料表明瑶绣文化在当地的传承观念较为普及,各大中小学都专门开设相关教程并举行比赛来鼓励年轻人自觉传承非遗文化。

走访当地瑶绣专门市场 摄记:刘洁

第四站,队伍成员再次前往中国瑶族博物馆,针对瑶绣的相关展厅进行了重点、仔细的记录和观察,认真观看了连南瑶族纪录片。博物馆虽身处县城,但馆内的专业化分工程度以及资料完备程度较高,对中国乃至世界各区域瑶族群体资料的展示较为齐全,研学价值高。

团队合照

此次三下乡活动,团队收获颇丰。调研的过程即是文化自觉的过程,一方面,短短几天经历为团队在乡村振兴视域下非遗传承、发展提供较为直观的一手资料。激发了团队产生对非遗文化现代性、差异多元性、本土性三性如何并存,是否可以通过少数民族文化反思整个文化生态的发展现状,非遗传播上如何更好的适配现实潮流趋势等方面的思考。根据当地瑶绣发展特色与显存问题,在旅游和设计旅游产品的方向上积极探索,达到助力发展的目的。

【本文为找大学网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大学生在线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kf@zhaodaxue.cn)】
  • 相关阅读

TOPS
  • 日排行/
  • 周排行/
  •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