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考研复习中的三种不利心态及应对法则
“考研吗?”“哪所学校?”跨进大四的学生,这是相互之间最流行的问候语。在考研的路上,我们各怀梦想,由此呈现的心态也千姿百态。面对各种心态,相应的应对法则不可或缺。尤其是将考研专业和学校确定下来之后就是复习,但要安下心来、完全投入,却不是那么容易。现在虽然说已进入考研复习的第二阶段,可以说整个备考复习已告一段落,但,并不代表已进入稳定期,此时此刻正是考生心理浮动最大的时期。我该如何面对各式心态,及时调整呢?下对如下三种考生心态,谈谈相应的应对法则。
休闲型与累死型
也许我们身边会有这样的研友,花了几千元人民币跑到北京去上考研课程,但却不肯吃苦,自视清高,看不起老师的课程,逃课成了家常便饭。随后,频频传来他在北京逍遥自在的消息,并不时地告诉你,“北京真是个好玩的地方”。此类考生,考研心态已经降到了最低点。这类休闲考生,可想而知,就是“陪杀场”、垫背的、酱油党。
与之相反,每天超过10小时的学习计划同样是极其不可取的。相信考研族都有过亲身经历,重复温习一门功课3-5小时,就会出现情绪和效率的低落。长期疲劳战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复习效率提高不上去,还没等到考研正式开始就已经放弃了。
考研的复习过程很苦闷,必须要有相当的毅力。同时,还需调整好自身状态——根据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具有周期性波动。因此,在复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时好时坏的状态,在状态好的时候要注意趁势前进,在状态不好的时候要保持现有成果并且注意适当的休息。
在考试科目中,不妨选定一科或几科作为“娱乐科目”(如英语,或专业课,以喜好为主)。在复习其他科目感到枯燥时,可借之调节,换换脑筋,恢复一些状态。
应对法则之一:“苦大仇深”必胜,但也要懂得“一张一弛”的放松。
自我恐吓型
在平时复习中,我们周边是不是经常有些考生,没事就爱打听——“你复习得怎样啦?”“政治看到哪儿啦?”“英语听力如何啦?”如此等等。
从本意出发,他是想了解大概情况,用以衡量自己的复习进度。导致的实质结果,却是只记住了别人的高效率——每个人复习进度不一致,有快有慢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他偏偏不时地问,着这样势必会造成两个结果:其一,听到别人复习比自己慢,自我马上得到满足,以至造成懈怠、放松的情绪;其二,当得知别人比自己复习进度快时,人为地加快自己的进度,以“追赶”别人,结果只能是把自己逼到一种每日深感恐怖的境地。在这种环境之下复习的人,能有好的心态吗?考研能够成功吗?
应对法则之二:不以别人进度来衡定自己,只需记住“ DAY DAY UP”
畏惧公共课型
大多数同学的专业课不存在什么问题(跨专业除外)。但对英语、政治等公共课,却视为“洪水猛兽”——高分落榜者有很多就是由于政治或英语没过达标线。
正是因为有着这种需求,各种各样的公共课考研资料应运而生。每年考生们在专业课上的用钱极少,十有八九的考研费用都摊在了公共课的讲习班与参考书籍。
针对这个问题要一分为二地看:1)英语复习主要在于个人。很多方法广见于大量书籍,关键就是要踏踏实实地背单词、分析难句,提高听力水平、阅读水平和作文水平。听力水平来自于平时锻炼听力、口语;完形填空水平在综合水平提升之后自会“水涨船高”;翻译亦是要求坚实的基础。英语的提高是一个缓慢累积的过程——只有在坚实基础上才能运用各种学习方法;而来自老师的帮助在于提供一些解题思路和方法,这些亦很重要。2)政治复习同样在于个人。政治复习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一轮是基础阶段,要抓住基本概念,通篇了解大纲规定的所有内容;第二轮是深入阶段,通过做题来巩固;第三轮是冲刺阶段,进行大量重点、要点的短期记忆。政治复习关键在于理解概念,灵活运用;优秀老师的复习课,圈定重点,理顺思路,帮助了解答题常识与技巧,对考生会很有帮助。
应对法则之三:公共课(政治、英语,理科包括数学)“以我为主”,可在财力、时间及精力允许的范围内有针对性地报名复习班。
以上三种也许不能全面概括所有考生,但应该囊括了大部分学生的心态,希望通过此文能够对2014考生有所调节!
-
国内考研和德国留学哪个更香?
不知道你有没有认真想过,国内考研和留学到底哪个更香?最近一个图片火爆了留学界的pyq(下图)。其实这些比较内容,我们在平时和同学家长
2021-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