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类院校独有的五大特色解读

2019-06-21 12:17:25 · 作者:编辑部  
众所周知,很多师范大学的英文翻译用的并不是teachereducation(教师教育),而是normal(正常、正规)。曾有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开玩笑说,自己是北京正规大学的学生,后来才知道,其实我们可以将正常、正规引申为规

  众所周知,很多师范大学的英文翻译用的并不是teacher education(教师教育),而是normal(正常、正规)。曾有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开玩笑说,自己是北京“正规大学”的学生,后来才知道,其实我 们可以将“正常、正规”引申为“规范、规则”。而这“规范”才是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到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再到万千师范学院的安身立命之所在。或许也正是这 种“规范”内在的约束力,才会成为师范院校在不断上演的各种“大学闹剧”中独善其身的原因吧。

师范教育:从“定向”走向“非定向”

  师范教育是万岁的。也就是说,只要有教育的存在,就有培养师资的师范教育。我国的师范教育历史并不长,肇始于京师大学堂的师范馆,只有一百多年的历 史。从建国起,我国的师范教育就一直延续了中等师范学校(培养幼儿园和小学教师)、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培养初中教师)、师范学院和师范大学(培养高中教 师)的办学体系。

  截止到2000年,我国独立设置的师范院校214所,其中本科层次院校90所,这些本科师范院校也是有层次之分的。教育部直属的6所师范大学的学科实 力和科研实力俱佳,是第一集团,包括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原西南师范大学);第二集团则包 括诸如广西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省属师范院校,这些院校除了设置常规专业外,还贴近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第三集团则是数量庞大的地方属师 范院校,如太原师范学院、衡阳师范学院等,其主要任务是为当地中小学储备教师人才。在我国,师范院校的分布也是极为广泛的,基本上每个省、每座大中城市都 会有一两所师范院校。以北京为例,就有北京师范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两所。

  师范院校的特色何在?师范院校和非师范院校之间的界限是不是正在逐渐模糊?“师范院校和非师范院校虽仍有差别,但远不如过去那么明显。其中主要原因是 师范院校大规模开设非师范专业,并逐渐向研究型大学转变。”山东师范大学的杨泽忠教授这样看待师范院校和非师范院校的区别。但也有观点认为,这种综合性发 展趋势在教育部直属的六所师范大学中比较明显,而一些地方师范院校,仍然保持其课程设置的“师范性”。

  师范院校的转型已是趋势,但遍览院校,我们仍然能从中总结出几点师范院校固有的特征。

  特征一:注重规范养成

  “周日晚点名制度”、“早操制度”……这些是师范生耳熟能详的规章制度,暂且不论其合理与否,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学校都会针对在校生制定 名目繁多的管理规章,面对同样的规章,师范院校和非师范院校最大的区别在于对规范的重视程度和侧重方向上。师范院校会特别严格地要求学生学习的规范和对知 识的掌握。“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知识的传承者,掌握知识只是基本的职业要求,为人师的更高境界则是在精神和品德上成为学生的典范,这无形中 要求师范学院极其重视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

  广西某师范学院毕业的罗同学这样回忆自己的大学:“读书的时候,学校管理确实很严格,每天早上都要按时出操,晚上上晚自习,寝室按时熄灯,一天的生活 都被学校安排的很有条理。”这样的生活,很多非师范院校的同学是很难理解的。“我基本上都是早上上两节专业课,下午去图书馆看会书,接着去打打篮球,晚上 有两个小时的家教,这学期基本上都是这样过的,有很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在同城另一所综合性大学读大三的李同学这样安排自己一天的时间。

  虽然这只是两位同学不同的校园生活状态,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师范院校和非师范院校的区别。“师”为教师、教育工作者,“范”为规范、规则。师范生从踏 进校门的那刻起,就被灌输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教师职业伦理观念。教师的思想、行为是学生乃至世人的模范,培养教师,不只是学科知识与教育教学能 力,更应重视师德的熏陶。

  特征二;基础学科实力雄厚

  在众多师范专业中,基础学科总是最朴实无华却最掷地有声的一枚招牌。具体而言,师范专业的设置多与中小学开设课程一致。青海师范大学的铁生兰副教授认为“师范大学的主要优势和特色是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

  这种与基础教育对接的封闭培养模式,让师范院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下了中文、数学、历史学、物理等基础学科领域的核心地位。从这个角度,我们也不难 理解,国家大部分基础学科基地班都设立在师范大学。如福建师范大学地理学基地班,湖南师范大学的中文基地班、生物基地班、历史基地班等。这些基地班主要培 养少而精的高层次基础学科研究和教学人才。学生每年不仅可以享有基地班奖学金,大四还可以优先申请保研。

  在师范院校雄厚的基础学科背后,是许多赫赫有名的大师:北京师范大学刘来福教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学生,数学值得用一生去追求;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黄璘生教授除了在大学授课外,还经常到各地中学讲学……读大学,很大程度上也可以说是“读名师”,师范院校的名师不仅亲自践行教师的职业操守,其钻研学术 的态度和为人处事的哲学更是学生的典范。山东师范大学的名气与其他部委直属高校相比尚不够大,但它建校伊始就设立的中文专业,在田仲济、王化学等知名学者 的带领下,专业排名一度进入全国前十,名师的作用和威望可见一斑。

  特征三:课程设置师范特色强

  同样是中文系,山东师范大学的学生就比山东大学的学生多学三门课程: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实际上,这三门课程也是师范院校课程设置的“老三 门”,同一个专业的其他课程设置与非师范院校没什么太大区别。对于很多师范专业学生来说,掌握这三门课程,就省去了备考教师职业资格证的麻烦,具备了走上 教师岗位的通行证。但是,也正是由于师范院校长期以来培养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的课程只有这三门,且课程内容更新速度不快,使得如今的师范生在职业技能上不 再像过去有明显优势。

  目前在师范院校任职的杨泽忠教授,其间也曾在上海交通大学深造,他认为,师范院校学生的学习态度相对于综合大学的学生来说会好很多,因为师范毕业生从 事的工作大多与教育相关,因此学校偏重学生教学技能和教学心理方面的培养。在教学大纲和教学标准上也与非师范院校和非师范专业不同,主要区别在是否开设教 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也称教学方法导论)等三门课程。

  特征四:师范专业学费低,补贴高

  很多人报考师范院校或者师范专业,除了兴趣使然之外,也有出于学费相对较低的考虑。长期以来,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的学费相对其他院校和专业而言要低很 多,且2007年开始,教育部在其直属的6所师范大学中施行“免费师范生制度”:志愿服从分配到农村进行基础教育的师范专业学生,只用缴纳一定的书本费和 代办费即可入学。事实上,在这项政策之前,首都师范大学就对其招收的师范专业学生全免学费了。而全国各级师范院校的学费也普遍较低:广西师范大学师范生的 学费仅仅为2150元/学年,非师范生也只有3250元/学年;辽宁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的师范生学费也在3500元/学年左右。从整体上来看,师范生 的学费大致不超过3500元/学年。

  此外,较高的生活补贴也是很多家境一般的考生报考师范大学的重要原因。在华东师大,免费师范生每月的生活补贴为439.50元,其中39.50元是每 位在校本科生都可以享受的学校补贴。也就是说,免费师范生的补贴比普通学生高出了400元,而这一标准在北师大甚至更高。

  特征五:非师范专业遭尴尬?

  “和原来想象中的不一样,早知如此还不如去读普通学校的专业。”谢同学2009年毕业于武汉一所部属师范大学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属于典型的师 范院校非师范专业毕业生,毕业前的招聘会上他彻底“体验”了一把尴尬:想做老师,但却遗憾没有教师资格证;投了几家当地的企业,也因为企业对师范院校固有 偏见没有拿到OFFER。面对记者,他很后悔当年填报志愿时贪图学校的名气而放弃了同城的另一所理工科院校。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师范院校大量增设非师范专业,许多师范院校的非师范专业在数量上已超过师范专业。“这样很容易使得师范院校缺乏熏陶师德 的校园氛围和环境。”厦门大学的潘懋元教授对于师范院校盲目开设非师范专业的现象很是不解。但是在“做大做强”的心理作用下,师范院校对于增设非师范专业 还是趋之若鹜。

  采访过程中,很多老师对于师范院校中非师范专业的发展持谨慎态度,相对于师范类专业,师范大学中的非师范专业的地位和质量都在面临挑战。“一来,这些 非师范专业的课程模式和培养模式与师范专业别无二致,很容易不伦不类,师范的技能没掌握好,专业的学习也不够深入,与非师范院校毕业生相比也没有竞争优 势;二来,师范院校向来是师范专业的领地,非师范专业在学校受到的重视有限,特别是在地方师范院校中。”杨泽忠教授这样解释他不看好非师范专业的原因。

师范生就业:眼光理应更长远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考上师范”即意味着“将来当老师”。可是今天,这种千人一面的就业局面有所改观,除了三尺讲台,更多的师范毕业生涌向了更广阔的职 业舞台。目前,我国的师范教育正处于转型期,“师范生”不再是教师职业的代名词,师范教育逐渐从“定向的师范教育”向“非定向的师范教育”过渡。师范院校 的规模越来越庞大,越来越多的师范院校在向着研究型大学奋进的道路上一路狂奔,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的天平逐渐倾斜。

    师范教育历来是我国师资培养的主要承载体,教师市场也是师范院校的世袭领地。但是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使教师市场更趋开放,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允许各类专业人员参与教师职业竞争的局面业已显现。这更让很多师范专业毕业生惊呼“狼来了”。

    师范生就业市场上是不是真的“狼来了”?上世纪90年代,师范专业的毕业生广受用人单位追捧,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成为大多数考生高考志愿表的“座上嘉宾”。但是2000年后,教师待遇与毕业生预期差距拉大、就业选择面窄,师范专业逐渐遇冷。

    如今的师范毕业生,除了要面对毕业于师范专业的竞争对手外,还有更多来自非师范专业的竞争者。但大多数的“狼”仍然将目光锁定在大城市或者东部沿海地区, 面对东北部沿海地区诱人的发展前景和可观的收入,大量师范专业毕业生流向了沿海发达城市,导致这些地区需求量饱和;可是中西部地区优质师资匮乏、农村基础 教育队伍素质亟待提升,其中却蕴藏着大量的就业机会。如果毕业生能将目光投向农村或者西部地区,大可以规避就业难题。

    如今,毕业生就业观念和用人单位的招聘观念正在逐渐在转变,大学时所学的专业并不一定约束着你必须从事相关的行业。如果你是师范专业学生,四年后,你发现 自己出于各种理由并不愿意做教师,那你大可放心地将你的简历投递给更多的企业,或许师范专业四年所赋予你的严格的规范意识和强大的语言组织能力等会成为你 求职成功的砝码。

    如果你是非师范专业学生毕业,毕业时被“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魅力所折服,那完全可以考取教师资格证,走上三尺讲坛。或许刚走上工作岗位的你的教师职业能力不如师范专业毕业生,但广博、综合的专业知识会帮助你厚积而薄发。

什么样的人适合报读师范?

    教师虽然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但也许一辈子你只能默默无闻地在小山村坚守着三尺讲台,而对于那些立志为人师的学生而言,“桃李满天下”就是最大的幸福。

    拥有师范技能,这只是做老师的基本条件,是否对教育行业感兴趣则会影响你未来的职业规划。教师是为孩子们打开未知世界的桥梁,如果你能够以传授知识为乐, 不妨把师范专业作为你的志愿选择。当然,任何的传道、授业、解惑,都是沟通的结果,一定的硬件素质必不可少——良好的语言能力、漂亮的书法和严谨的逻辑思 维。

    对于专业选择,一位教育学专业人士给出了建议:“如果想选择中文、数学等专业,师范院校还是不错的选择,这些专业的师资力量都普遍不错。但是,如果想选择金融、管理等热门或职业性比较强的专业,综合类大学是更好的选择。”

【本文为找大学网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大学生在线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kf@zhaodaxue.cn)】
  • 相关阅读

TOPS
  • 日排行/
  • 周排行/
  •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