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四川农业大学学子:阳光暖心田 雨露润新蕾

2019-08-10 09:57:54 · 作者:编辑部  
7月15日,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阳光雨露”志愿公益团队前往成都市高新区尚锦社区,开展为期21天的“沐浴阳光,助力成长;汲取雨露,放飞梦想”主题夏令营暨“成都市高新区合作街道—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队关爱留守学生”专项志愿活动,助力城市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传递青春正能量。巧手动起来,活力课堂拉近距离第一次来到陌生的环境,孩子们都有些拘谨,羞涩的自我介绍后,孩子们开始了爱心纸盒的制作。“老师,可以再

7月15日,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阳光雨露”志愿公益团队前往成都市高新区尚锦社区,开展为期21天的“沐浴阳光,助力成长;汲取雨露,放飞梦想”主题夏令营暨“成都市高新区合作街道—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队关爱留守学生”专项志愿活动,助力城市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传递青春正能量。

巧手动起来,活力课堂拉近距离

第一次来到陌生的环境,孩子们都有些拘谨,羞涩的自我介绍后,孩子们开始了爱心纸盒的制作。“老师,可以再给我一张纸吗?”“老师,你看我做的对不对?”当孩子们开始动小手来时,便不再是最初的羞涩与沉默,纷纷与老师、同伴交谈起来。“以后我要做一个更大的爱心盒,在里面装上礼物送给妈妈。”

爱心收纳盒之后,志愿者手把手教孩子们制作信封,孩子们认真地看着老师,在老师指导下完成第一个之后,自己动手做起了第二个。许多孩子仍然不会,志愿者就再次耐心地教一遍、两遍……“其实重要的不是会不会,而是动起来。一旦动手做起来,孩子们就会发挥他们的无穷想象力,赋予手工不同的意义。”志愿者谈道。

在孩子们手中,有的爱心收纳盒成了礼物盒或是一朵花,有的信封则成了明信片或是书签。“他们天真烂漫的笑容,坚定了我们用心呵护他们的决心。”队员说到。

小手“唱”起来,感恩教育温润童心

提到手语,孩子们第一时间便联想到“聋哑人”,但很难再有其他进一步的认识与思考。志愿者向孩子们介绍了手语的应用与发展历程、教授简单的手语指法,在教学中播放新闻手语和手语操视频,让孩子们模仿练习,最后分组进行比赛。

课堂上,孩子们热情不减,而一场不能发声的比赛让孩子们深切体会到肢体表达的困难和无法口头表达的不幸。虽然志愿者还未强调一句聋哑人等特殊群体的艰难之处,但孩子们已流露出同情理解之心。

“我们不仅仅让孩子们学习手语知识,更希望通过手语这门交流工具让孩子们了解残疾人士,让他们学会关爱理解特殊群体,同时,也向孩子们传递公益精神,让他们感到善意的同时也向他人释放善意。”在教学过程中,志愿者们十分注重锻炼孩子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将生活与学习融通的能力,并在课上课下引导孩子们互帮互助、交流互动。

大手握小手,携手传承百年文化

走进国画课堂,志愿者把众多画具的照片展示在桌面上,让孩子们猜测这些工具的名称和用途。虽然说不出画具的准确名称,但每一个孩子都乐在其中。随后,从笔、墨、纸、砚开始,志愿者们让孩子们触摸感受毛笔的材质,体会国画中毛笔软毫、硬毫、兼毫的差异,根据“羊毫”、“狼毫”的名称猜测笔毛的来源,了解国画用笔之考究;透过千里江山图,向孩子们讲解颜料制作工艺之精细、笔墨色泽之丰富;对于国画用纸,志愿者则拉着孩子们的小手,让他们亲身感受生宣、熟宣和生熟宣纸的不同质地,领会国画用纸的奥妙;“砚者研也,可研墨使和濡也。”志愿者通过文学典故介绍砚台,让孩子们了解砚台的历史渊源和使用方法……

待到实操环节,志愿者们抓住时机教孩子们如何处理新毛笔、保养旧毛笔。开笔的过程,一捻,二理,三泡,四洗。研磨、扑纸、握笔、下笔,大手执小手,白白的宣纸上绘出一幅幅生涩稚嫩的图画,狼毫笔尖之上,孩子们的笑颜绽放,似世间最美的风景。

每一笔、每一画,千年古韵透过孩子们手腕、指尖流淌于宣纸之上。几个小时的国画启蒙,孩子们迈出了认识中华千年文化瑰宝国画的第一步,在震撼中体会到中国文化之美,为“传承人”的身份感到自信骄傲。

在21天的支教实践中,团队相继开设手工、国画、油画、篮球、足球、手语、乐器、爵士舞等多种兴趣培养课程,寓教于动,寓教于乐,寓教于心,旨在引导孩子们从课程学习中挖掘到更深入的内涵,用爱点亮孩子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和无限可能性。

【本文为找大学网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大学生在线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kf@zhaodaxue.cn)】
  • 相关阅读

TOPS
  • 日排行/
  • 周排行/
  •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