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视角下大学生非智力问题的探析及解决对策研究

2023-05-05 07:59:04 · 作者:编辑部  
归纳大学生非智力问题,设计问卷和访谈,分析家庭教育对大学生非智力问题产生的影响,探索对策,对非智力教育工作开辟新途径。


摘要:大学生非智力问题频发,体现出加强大学生非智力教育的强烈诉求,而大学生非智力问题的出现大多和家庭教育有关。通过归纳大学生非智力问题,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问题,分析家庭教育对大学生非智力问题产生的影响,探索新时期解决大学生非智力问题的对策,对高校大学生非智力教育工作开辟新途径。

关键词:家庭教育 大学生 非智力问题

一、大学生非智力问题概述

非智力因素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构成的重要因素,其作为人的基本心理品质之一,可以制约智力因素的发展,在成长过程中起引导、调节、强化等作用,主要由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五个方面组成。苏霍姆林斯基从心理学与行为学的角度研究后认为,“问题大学生”是指在思维模式、心理状态以及行为方式方面表现特殊,例如,缺乏责任心、缺乏正确的名利观、性格极端、蔑视权威、漠视制度等。而目前存在的非智力问题主要基于非智力因素得不到足够重视和正确教育产生,对大学生全面发展起阻碍作用。

1.诚信道德弱化,缺乏责任意识

大学生容易在自身利益受到冲突时缺乏诚信意识,在日常行为中可能会存在着说假话、办假事、捏造事实等诚信确实现象。比如:高校大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存在旷课、考试严重作弊行为;高校大学生不公平拉票方式竞选等,体现出部分高校大学生存在诚信道德弱化现象。同时面对青年亚文化的强烈冲击,造成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弱化,出现只求索不愿奉献、承担责任较为被动等现象。

2.价值取向扭曲,缺乏法律意识

部分大学生容易受到西方价值观和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利己主义、自由主义等思想对大学生价值观构建造成冲击,扭曲集体主义和奉献精神等,加之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面对生活中纠纷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采用以暴制暴的手段,甚者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就调查显示,大学生校园暴力欺凌现象频发,引人深思。

3.意志信仰脆弱,缺乏心理疏导

当代大学生承担着很大学业上、经济上、社交上的压力,但部分学生意志信仰脆弱,行为受挫,情绪低沉,不具备抗挫能力,容易被生活中不如意事件打倒,这也体现出心理脆弱是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方面。而在部分学生遭受心理困惑、心理障碍时,缺乏正确的心理疏导,使得问题严重化。

二、基于家庭教育解析大学生非智力问题存在原因

(一)调查方法及对象

1.调研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及访谈法。探究方向确定后,查阅家庭教育对学生发展影响的相关期刊以及非智力因素培养重要性等相关文章,制作大学生家庭教育现状问卷,科学合理设计题目,调查内容包括在校大学生与家长的交流情况、家长对大学生非智力素质教育的认识、大学期间家长访校情况、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影响状况等,进一步提高研究的实效性,能够更加全面、真实、客观、准确地掌握当前家庭教育中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调查问卷共发放1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154份,有效率为96.2%。此外,笔者在期间开展座谈家访活动,对部分家长和学生进行深入访谈,以了解家庭因素对大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状况的影响,以及对家校互动工作的开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2.调研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调查方式,将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师范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河北医科院、河北科技大学、河北经贸大学、河北地质大学六所高校中大一至大四年级学生及家长随机选取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对象来自不同地市、不同经济状况、不同文化背景的家庭,家长职业各异、家庭关系不同,使得调研更具普遍性、随机性。

(二)调查结果

1.家长对孩子关注程度调查

关注孩子成长是每位家长的必修课,关注适中为佳,要做到既关注又不过分干涉,给孩子自由又不失掌握。过度关注孩子是专制教育方式的体现,孩子经常会自卑感较重,敏感多疑,缺乏自信,并容易激动;完全不关注是放任教育方式的体现,孩子往往以自我为中心,骄横任性、缺乏毅力,二者均对孩子心理健康成长和树立正确价值观产生不利影响。

据调研数据显示,绝大多数家长是关注孩子的成长变化的,但其中有部分家长处于过度关注和完全不关注状态,这为我们敲响警钟。

关注程度

过度关注

关注

完全不关注

人数

100(8.7%)

972(84.3%)

82(7%)

2.家长对孩子教育方式调查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对孩子未来成长成才至关重要,据调查显示,大部分家长是通过合理、有效沟通渠道教育孩子,进行心灵沟通,鼓励孩子勇敢面对挫折,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但不乏有学生家长对于孩子只关注生理健康和学习状况,还有部分家长存在过分苛责,缺乏沟通理解,采用暴力方式教育,造成家庭矛盾。

教育方式

心灵沟通,鼓励实践

只关心

生理健康和学习状况

斥责、暴力

人数

577(50%)

421(36.5%)

156(13.5%)

3.家长对非智力因素培养重视程度调查

非智力因素培养体现在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家庭教育中注重孩子道德诚信意识培养,增强孩子法律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心理健康成长有位重用,据调查显示,高达72.3%的学生家长没有认识到关注孩子非智力因素发展的重要性,甚至有10.7%的家长认为非智力因素教育作用不大,没有智力因素教育重要,只要学习成绩好就行。

重要程度

很重要

一般

不重要

不清楚

人数

320(27.7%)

626(54.2%)

123(10.7%)

85(7.4%)

4.家校合作密切程度调查

家校共育是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和途径,良好的家庭和学校关系是统一思想、密切配合、步调一致的合作关系,强调双向互动,据调查问卷显示,仅有近一半家长做到了双向互动,主动和老师反应学生情况,而有约三成家庭只做到了单方面交流,孩子实际情况得不到全面了解,还有二成家长认为大学生不需要再联系老师,几乎不关注孩子在校情况。这容易产生非智力问题隐患,缺乏全方面了解,就不能及时教育孩子树立正确价值观、道德观等,疏导孩子的心理困惑。

教育方式

做到家校同步教育,信息对等

单方面交流

信息不对等

不主动联系老师,

不关心在校情况

人数

565(48.9%)

369(32.0%)

220(19.1%)

(三)调查分析(根据问卷结果分析原因)

家庭教育作为大学生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配合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等形式,共同为树立大学生价值观、培养非智力因素起重要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给予孩子健康性格和阳光心理,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就调查数据分析,目前家长对孩子关注程度存在着专制和放任两个极端,二者都制约着子女身心健康成长,在专制教育方式下,孩子可能会出现遇事无主见,独立能力弱,依从性强,人际关系处理不得当等现象;而在放任教育方式下,孩子可能会出现责任感缺失,任性孤傲,集体观念较弱等现象。因此家长要注重合理关注孩子成长,呵护孩子心理健康。

学生进入高校学习后,大多数学生都是远离家乡到异地求学,家长与子女之间距离大大增加,使得双方沟通机会大大减少,据调查显示,家长与子女间缺乏深度沟通和了解,部分家长认为孩子上了大学便不用再教育了,缺少深入交流,造成双方产生了距离感。由于家长对子女缺少沟通,对孩子内心想法不够了解,父母又望子成龙心切,因而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会持着一种“不打不成器”的陈旧教育观念,采取斥责打骂的简单粗暴方式,不按照孩子的心理发展来进行教育,这使学生失去了家庭的温暖感,对家庭产生一种不适应反应,甚至有逃避的现象,产生逆反心理。加之传统的家庭教育思想仍根深蒂固,家长的教育观、人才观的严重偏差,不重视对子女道德诚信教育和法律教育,重智力培养,轻心理素质教育现象普遍存在。

同时伴随着学生进入高校目标达成,很多家长认为对孩子抚养教育责任也大功告成,因此在孩子大学教育上便丧失了与高校进行沟通和交流的热情,使得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理念、步调不一致的现象频发,造成当学生出现非智力问题时,得不到科学、正确的疏导。

以上为调研所发现的家庭教育视角下大学生非智力问题产生隐患,可总结为:缺乏适度关注、心灵沟通、家校联系,缺少有意识的抗挫意志训练和道德法律教育,忽视孩子心理健康发展。

三、基于家庭教育探析大学生非智力问题解决对策

(一)合理关注孩子成长,打通心灵沟通桥梁

家长给予孩子适度的自由空间,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和家长因为出发点不同,社会阅历不同,思考方式不同,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就往往会出现或大或小的分歧,有效的沟通可以减少这些分歧。如果父母和孩子能够经常敞开心扉,各自将最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或者使用换位思考的方法,经常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家长与孩子之间的隔阂就不难消除了。

(二)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后天形成的,是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社会的影响下逐渐建立起来的。价值观影响着一个人的待人接物和处世方式,给予孩子正确的教育和指导,注重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律意识培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尤为重要。关心孩子的想法,积极为孩子分析遇到的问题,引导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注重实践和经历,积累宝贵经验的同时也是强化孩子正确价值观的重要素材,对树立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很有帮助。作为家长,正确地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孩子走上健康成长的道路,这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和整个社会的和谐。

(三)利用生活事件,有意识培养坚强意志和抗挫能力

家长应寓挫折教育于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抗拒挫折和克服困难能力,教育孩子面临困难挫折时不要退缩,把挫折看作是不可避免的挑战,并把自己看成是有能力解决问题的人,通过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家长应该创造艰苦磨练耐挫折能力和培养坚强意志的条件,让孩子学习做家务劳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让孩子从温室中走出来,敢于承担责任,自我锤炼,提高孩子的生存能力、自理能力、适应能力,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坚持家庭和学校教育同步性与一致性质

家庭、学校应该增强共育意识.双向互动、责任共担。家庭和学校教育同步,可以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处理学生的各种状况及问题。有效提高家庭和学校教育一致性,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教师加强家访频率,实时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和学生在家的思想状况、生活状况;学校设立“学校开放日”活动,并且在新生开学日设立家、校联系服务台,畅通家、校联系渠道;家是一个承载体,学校是另一个承载体,家校合作就是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启明灯。


【本文为找大学网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大学生在线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kf@zhaodaxue.cn)】
  • 相关阅读

TOPS
  • 日排行/
  • 周排行/
  •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