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国海洋大学015 文新与新闻传播学院自命题考研大纲

2021-09-16 09:41:00 · 作者:编辑部  
015 文新与新闻传播学院  目录  初试考试大纲 1  663 文学综合

  015 文新与新闻传播学院

  目录

  初试考试大纲.......................................... 1

  663 文学综合........................................ 1

  964 语言学综合...................................... 2

  354 汉语基础........................................ 3

  445 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4

  334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6

  440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7

  复试考试大纲.......................................... 9

  F1501 应用语言学.................................... 9

  F1502 文艺学综合知识................................ 9

  F1503 现代汉语..................................... 11

  F1504 古代汉语基础................................. 12

  F1505 中国古代文学................................. 12

  F1506 中国现当代文学............................... 13

  F1507 比较文学..................................... 14

  F1508 中国史综合................................... 15

  F1509 新闻与传播实务综合........................... 16

  初试考试大纲

  663 文学综合

  一、考试性质

  文学综合是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包括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6 个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基础课程。

  二、考查目标

  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包括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6 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所必备的文学学科的基本知识、理论方法、综合能力和专业潜能,通过考试选拔高素质的优秀专业人才。

  三、考试形式

  本考试为闭卷考试,满分为 150 分(其中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欧美文学)分别占 40 分、40 分、35 分、35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试卷结构:名词解释 30 分,简答题 60 分,分析论述题 60 分。四、考试内容

  文学概论的主要考试内容包括:文学理论的学科属性;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文学创造活动的特点和过程,包括艺术构思、灵感与形象思维等;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文学文本的构成形态;文学典型与意境;文学风格;文学消费与接受;文学批评。

  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考试内容包括:掌握中国历代文学发展的主要脉络及文学现象的程度 ;熟悉中国历代著名作家及经典作品的程度;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感受能力以及语言表达的准确度。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主要考试内容包括: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历史演变流脉、基础知识和概念、重要作家作品、主要思潮运动、前沿文学现象和基本研究方法,以及在专业领域中的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外国文学(欧美文学)的主要考试内容包括:欧美各国文学发展的历史脉络;

  欧美文学各个时期出现的重要思潮、流派、作家和作品;欧美文学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基本特征;中西文学与文化的异同;运用外国文学研究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欧美文学问题。

  五、是否需使用计算器

  否。

  964 语言学综合

  一、考试性质

  语言学综合是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包括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6 个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基础课程。

  二、考察目标

  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包括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6 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所必备的语言学学科的基础知识、理论方法、综合能力和专业潜能,通过考试选拔高素质的优秀专业人才。

  三、考试形式

  本考试为闭卷考试,满分为 150 分(其中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

  各占 5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试卷结构:名词解释 30 分,简答题 60 分,分析应用题 60 分。

  四、考试内容

  语言学概论的主要考试内容包括:对语言本质和语言不同功能的认知;对语言系统各种构成要素(语音和音系、语法、语义和语用)的分析和描写;对语言和文字关系的正确理解;对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语言接触、语言系统的演变的表现和规律的认识;对实际语言现象的理论解释等。

  古代汉语的主要考试内容包括:对古代汉语文字、词汇、语法现象的准确解释;对文言文的熟练阅读和分析;对文字、音韵、训诂等传统语言学知识的了解

  等。

  现代汉语的主要考试内容包括:对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现象的具体描写分析以及对分析方法的科学运用;对现代汉字的性质、整理与应用情况的了解; 对现代汉语修辞学基本知识的一般把握。重点是对现代汉语实际语言事实和现象的科学分析和理论阐释。

  五、是否需使用计算器

  否。

  354 汉语基础

  一、考试性质

  汉语基础考试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是由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统一制定考试大纲,教育部授权的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招生院校自行命题的选拔性考试。本考试大纲的制定,力求反映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相关知识基础、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汉语基础考试的目的是测试考生的汉语语言学相关基础知识和汉语语言分析及运用能力。

  二、考察目标

  1.要求考生具有较全面的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

  2.要求考生具有较高的汉语应用能力。

  3.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汉语语言分析能力。

  三、考试形式

  (一)考试时间

  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满分及考查内容分数分配

  试卷满分为 150 分。其中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占比 60 分,汉语应用能力占

  比 30 分,汉语语言分析占比 60 分。

  (四)试卷题型比例

  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占比 60 分

  题型: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汉语应用能力占比 30 分

  题型:语音能力题(标注拼音题、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等)、汉字能力题(改正错别字、汉字书写、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等),语法词汇规范(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等)

  汉语语言分析占比 60 分

  题型:语音分析题(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等),词语辨析题,语法分析题(辨别词性,短语、单复句分析)病句修改题,简答题等。

  四、考试内容

  汉语基础考试由“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汉语应用能力”和“汉语语言分析”三部分组成。

  (一)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

  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部分测试以下内容:

  语言学基础;汉语概况;现代汉语语音;现代汉语词汇;现代汉语语法;汉

  字

  (二)汉语应用能力

  汉语应用能力考试测试以下内容:

  辨音和标音能力;字形、字义辨别能力及汉字书写规范;词汇、语法规范

  (三)汉语语言分析

  汉语语言分析考试测试以下内容: 语音分析;词义分析;语法分析

  五、是否需使用计算器

  否。

  445 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一、考试性质

  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试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是由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统一制定考试大纲,教育部授权的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院校自行命题的选拔性考试。本考试大纲的制定,力求反映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相关知识基础、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试的目的是测试考生相关的中外文化及语言教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素养及书面语表达能力。

  二、考察目标

  1.要求考生具有与国际汉语教学相关的中外文化基础知识。

  2.要求考生具有与国际汉语教学相关的语言教学及教育心理基础知识。

  3.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文字材料理解能力和书面语表达能力。

  三、考试形式

  (一)考试时间

  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满分及考查内容分数分配

  试卷满分为 150 分。其中中外文化基础知识 80 分,语言教学及教育、心理

  基础知识 30 分,材料分析写作 40 分。

  (四)试卷题型比例

  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 80 分

  题型: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等语言教学及教育、心理基础知识 30 分

  题型: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等。案例分析写作 40 分

  考试形式为:基于文字材料的自由命题作文

  要求考生在准确、全面地理解所给文字材料和题意的基础上,写出思想健康、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语言规范、卷面清洁的文章,鼓励考生结合实际发挥创造性。

  四、考试内容

  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能力考试由“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语言教学及教育心理学”,“教案写作”或“案例分析”三部分组成。

  (一)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

  中外文化基础知识部分测试以下内容: 中国文化基础知识;外国文化基础知识

  (二)语言教学及教育心理学

  语言教学及教育、心理基础知识部分测试以下内容: 语言教学基础;教育学基础;心理学基础

  (三)教案写作或案例分析

  材料分析写作部分测试以下内容;分析与实践能力;论文写作能力

  五、是否需使用计算器

  否。

  334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一、考试性质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是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该科目考试从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出发,力求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在新闻传播实务方面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 以选拔出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学生,为新闻业与媒介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专业性和开阔的知识视野,掌握新闻传播实务理论和技能,熟谙多元新闻传播手段,能够在各类别传媒机构及企事业单位从事记者、编辑、宣传、策划、运营等富有创新精神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新型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考试涉及新闻传播基础实务、传统媒体转型与行业发展趋势、新媒体内容生产及运营等。

  二、考察目标

  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媒体新技术背景下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与策划、新闻事件评析等新闻传播实践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实务理论和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水平。

  三、考试形式

  本考试为闭卷考试,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主要是依据所给材料完成新闻传播策划、写作、分析、评论等。

  试卷结构:实践操作 80 分、案例分析 40 分、简答 30 分。

  四、考试内容

  (一)新闻采写与编辑

  运用新闻采访写作、新闻编辑的相关理论,依据材料完成新闻策划、采访提问、新闻写作、标题制作、稿件修改、新闻作品分析等。

  (二)新闻评论写作

  依据所给材料写作新闻评论。

  (三)新媒体时代传播案例分析

  针对某一具有影响力的新媒体传播实践活动,运用相关理论,对其传播战略及战术进行全面分析,深入探讨新媒体传播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及社会影响。 五、是否需使用计算器

  否。

  440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一、考试性质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是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考试要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本科目涵盖新闻学原理、传播学基础理论、新闻传播史、媒体伦理与法规等课程内容。

  二、考察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新闻与传播的相关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侧重考察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并综合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和能力。

  三、考试形式

  本考试为闭卷考试,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以案例分析和论

  述题及简答题为主。

  试卷结构:案例分析 60 分、论述 60 分,简答 30 分。

  四、考试内容

  (一)媒介与社会

  传播与媒介、传播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大众传播、媒介的社会功能、传播效果与效果研究、媒介受众理论、传播与社会发展、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社会制度与媒介环境、科学技术与媒介发展、新媒体相关理论。

  新闻与新闻活动、新闻的选择、新闻与宣传、新闻与舆论、新闻自由与社会控制。

  (二)媒介发展与变迁

  媒介形态的历史沿革、清末的新闻立法活动、维新运动中报人与主要办报活动、民国初年新闻事业的发展、五四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建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美国与欧洲近代以来新闻事业发展与主要媒体。

  (三)媒体伦理与法规

  媒体伦理的基本原则、加强新闻专业伦理建设的社会意义、媒体伦理失范的主要表现形式、媒体传播与国家安全、媒体传播与公民人格权、媒体传播与知识产权、新媒体的传播伦理与传播法规。

  五、是否需使用计算器

  否。

  复试考试大纲

  F1501 应用语言学

  一、适用专业

  汉语国际教育

  二、考试性质

  应用语言学是汉语国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入学复试的专业基础考试科目。

  三、考察目标

  重点考察学生的语言文化综合知识和能力的掌握。

  四、考试形式

  本考试为闭卷考试,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试卷结构:论述题五题,或六题选五,每题分值各占 20%。

  五、考试内容

  考试将全面考查考生对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基础理论知识和主要分析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熟练程度,重在考查考生分析汉语事实和现象的实际能力;全面考查学生对中外文化的了解掌握及对各种文化现象的分析批判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

  六、是否需使用计算器

  否。

  F1502 文艺学综合知识

  一、适用专业

  文艺学

  二、考试性质

  文艺学综合知识是文艺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复试的专业基础课程。

  三、考察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文学理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了解中国文论和西方文论的主要理论及其发展线索;掌握影视艺术的基本知识;具备分析作家作品和文艺现象的基本能力。

  四、考试形式

  本科目复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两部分,复试中的闭卷考试满分为 100 分,考试

  时间为 120 分钟。

  试卷结构:论述题:中国文论 40%;西方文论 40%;影视艺术 20%。

  五、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中国文论

  1.先秦经典的启示及其诗乐观。

  2.《毛诗大序》《礼记·乐记》《典论·论文》。

  3.《文赋》《文心雕龙》《诗品序》的主要观点及意义。

  4.陈子昂、王昌龄、皎然、韩愈、白居易、刘禹锡、司空图诗文论的主要观点及意义。

  5.欧阳修、苏轼、黄庭坚、严羽、元好问诗文论的主要观点及意义。

  6.元明清诗文小说戏曲理论和批评。

  7.近现代文学理论与批评。第二部分:西方文论

  1.柏拉图的文艺思想。

  2.亚里士多德《诗学》。

  3.贺拉斯《诗艺》。

  4.朗吉弩斯《论崇高》。

  5.布瓦洛《诗艺》。

  6.狄德罗的文艺思想。

  7.康德的文艺思想。

  8.黑格尔的文艺思想。

  9.接受美学。

  10.二十世纪西方主要的文艺思潮。第三部分:影视艺术

  要求考生掌握电影电视艺术的基础知识和概念、重要电影电视艺术家及作品、主要思潮运动、前沿电影电视艺术现象和基本研究方法,并要求考生具备在专业领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具体要求考生:

  1.准确地理解和恰当地运用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2.准确掌握本学科的历史演变,如中外电影史上代表性的人物、作品及重要的流派。

  3.密切关注电影电视现象,并从文化研究和影视研究的角度作出分析。

  4.熟悉和掌握本学科的学术研究方法,并能够准确地应用。

  六、是否需使用计算器

  否。

  F1503 现代汉语

  一、适用专业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二、考试性质

  现代汉语是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复试的专业基础课程。

  三、考察目标

  本课程综合考查考生对现代汉语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熟悉程度,对现代汉语研究文献的了解情况,重在考查考生分析现代汉语语言事实的能力。

  四、考试形式

  本科目复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两部分,复试中的闭卷考试满分为 100 分,考试

  时间为 120 分钟。

  试卷结构:简答题 50%,应用分析题 50%。

  五、考试内容

  考查内容包括对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义、语法特点和现象的具体描写分析,对重要的现代汉语研究文献的一般了解,对不同的分析方法和重要的理论观

  点的评析,重点是对现代汉语实际语言事实和现象的科学分析和理论阐释。

  六、是否需使用计算器

  否。

  F1504 古代汉语基础

  一、适用专业

  汉语言文字学

  二、考试性质

  是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复试的笔试科目。

  三、考察目标

  旨在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学位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

  四、考试形式

  本考试为闭卷考试,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试卷结构:简答题 60%,论述题 40%。

  五、考试内容

  主要考察对文字、音韵、训诂等传统语言学知识的了解,以及对汉语史现象的分析和解释能力。

  六、是否需使用计算器

  否。

  F1505 中国古代文学

  一、适用专业

  中国古代文学

  二、考试性质

  是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复试考试的综合考试科目。

  三、考察目标

  旨在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学位所必备的相关学科知识和科研素质,利用复试的机会进一步考察考生的综合知识面和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考试形式

  本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笔试为闭卷考试,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间

  为 120 分钟。

  试卷结构:简答题 20%,作品赏析题 20%,论述题 60%。

  五、考试内容

  1 中国历代文学发展的主要脉络及文学现象的熟悉了解程度。

  2 中国古代著名作家及经典作品的熟悉了解程度。

  3 综合运用专业基础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六、是否需使用计算器

  否。

  F1506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一、适用专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二、考试性质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基础课程。

  三、考察目标

  要求考生能够系统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发生、演变的历史流脉,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方法,具备攻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学位所必备的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

  四、考试形式

  本考试为闭卷考试,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试卷结构:基础知识 50%,应用能力 50%。

  五、考试内容

  考试除了进一步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扎实的学科功底,重在测试考生是否能够运用独立地、准确地、灵活地运用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六、是否需使用计算器

  否。

  F1507 比较文学

  一、适用专业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二、考试性质

  比较文学是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复试的专业基础考试科目。

  三、考察目标

  考查考生对比较文学学科性质、特点、发展历史、各流派观点、研究方法等的掌握,考查学生运用比较文学的具体方法,在比较视野中分析中外作家、作品,探索文学在世界范围发展的共同规律的能力。

  四、考试形式

  本考试为闭卷考试,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试卷结构:共有 3 个分析题,其分值分别为 30%、30%、40%。

  五、考试内容

  (一)比较文学的定义、功能、历史和现状;

  (二)比较文学的基本类型和研究方法:影响研究、平行研究、阐发研究、接受研究等;

  (三)文学范围内的比较研究:神话与民间文学的比较;文类学、主题学、

  形象学、媒介学、比较诗学等;

  (四)比较文学的跨学科研究:文学与艺术、宗教、心理学、哲学和科学等;

  (五)运用比较文学的具体方法,在比较视野中分析中外作家、作品,探索文学在世界范围发展的共同规律;

  (六)对本学科发展的重要前沿问题进行阐述和分析。

  六、是否需使用计算器

  否。

  F1508 中国史综合

  一、适用专业

  中国史

  二、考试性质

  中国史综合是中国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复试考试的专业基础课程。

  三、考察目标

  要求考生掌握扎实的中国史基本知识,重点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

  四、考试形式

  本考试为闭卷考试,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试卷结构:论述题五题,或六题选五,每题分值各占 20%。

  五、考试内容

  复试按照历史地理学、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二级学科专业,综合笔试历史地理学、中外关系史与中外文化交流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

  六、是否需使用计算器

  否。

  F1509 新闻与传播实务综合

  一、适用专业

  新闻与传播硕士

  二、考试性质

  新闻与传播实务综合是新闻与传播硕士(MJC)复试考试科目,对通过复试的学习进一步进行新闻传播业务素质的测试。

  三、考察目标

  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学习新闻传播学相关理论,掌握新闻传播行业基础技能,关心新闻时事,对新闻热点事件进行恰当的分析。

  四、考试形式

  本考试为闭卷考试,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主要以案例分析为主

  试卷结构:论述题,30 分,案例分析题,70 分

  五、考试内容

  本科目涉及新闻选择判断、传播效果、媒体伦理与法规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政策等,结合新近发生的重要新闻事件,要求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并根据具体要求,写成文章。从而综合考察学生是否关注社会时事、是否具有较高的分析能力及书面表达能力。

  六、是否需使用计算器

  否。


【本文为找大学网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大学生在线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kf@zhaodaxue.cn)】
  • 相关阅读

TOPS
  • 日排行/
  • 周排行/
  •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