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医科大学2023年自命题考研大纲:702中医综合

2022-09-28 10:10:13 · 作者:编辑部  
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大家也关注这院校的自命题考研大纲,这些和统考的考试内容有一定的差别,所以同学们需要单独了解这些院校不同专业

  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大家也关注这院校的自命题考研大纲,这些和统考的考试内容有一定的差别,所以同学们需要单独了解这些院校不同专业的自命题大纲,以便更有针对性的复习,缩小复习范围,集中备考大纲内容。新东方在线考研为大家整理了“贵州医科大学2023年自命题考研大纲:702中医综合”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的考研备考有更好的帮助。

  点击下载查看完整版考研大纲讲义

贵州医科大学2023年自命题考研大纲:702中医综合

  Ⅰ. 考试性质

  临床医学综合能力 ( 中医) 是为我校招收针灸推拿专业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的入学考试科目。 目的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本专业 学位硕士所需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基本技能。评价的标 准是高等医学院校中医专业、针灸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优秀 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

  Ⅱ. 考查目标

  中医综合能力考试范围包括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诊断 学、针灸学。基础医学部分重点考查中医、针灸基本理论知 识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临床医学部分重点考查运用针灸 理论知识对临床常见病进行辨证论治,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 能力。

  本考试旨在三个层次上测试考生对中医学理论知识以 及医学人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三个层次的基本要 求分别为:

  1、熟悉记忆:熟悉记忆中医、经络基础理论,诊法与 辨证,腧穴的定位主治,刺灸法的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以 及临床常见病证的辨证论治规律。

  2、分析判断:运用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解 释病症发生、发展及诊治的机制,并对治法及病症进行分析 与判断。

  3、综合运用:综合运用中医学基本理论和方法,阐释 有关的理论问题,并对临床常见病症进行诊断、立法、针灸 处方、针灸治疗。

  Ⅲ.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 30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中医基础理论占 60%,共 180 分

  中医诊断学 30%,共 90 分

  针灸学占 10%,共 30 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客观题 (选择题 ) 每题 2 分,150 题。其中:

  A 型题 第 1—6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20 分 B 型题 第 61—9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C 型题 第 91— 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X 型题 第 121— 15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Ⅳ. 参考书目

  1.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 (新世纪第四版) (全国中医药行业 高等教育 “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 材)(第十版),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年 8 月第 4 版),郑 洪新主编。

  2.中医诊断学

  《中医诊断学》 (新世纪第四版)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 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第十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16 年 7 月第 4 版) ,李灿 东主编。

  3.《经络腧穴学》 (新世纪第四版) 全国中国医药行业 高等教育 “十三五” 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 教材(第十版),沈雪勇主编。

  4.《刺法灸法学》 (新世纪第四版) 全国中国医药行业 高等教育 “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 材(第十版),王富春、马铁明主编。

  5.《针灸治疗学》 (新世纪第四版) 全国中国医药行业 高等教育 “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 材(第十版),高树中、杨骏主编。

  .....

  三、针灸学

  ( 一 ) 经络、腧穴总论

  1、经络学发展简史。

  2、经络的含义及经络学说的主要内容。

  3、十二经脉的含义、循行分布规律、交接规律及其气

  血流注次序。

  4、十五络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 皮部的含义、循行分布规律及生理功能。

  5、经络的标本、根结、气街、 四海理论。

  6、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临床运用。

  7、腧穴的主治特点及主治规律。

  8、腧穴的定位方法 ( 骨度分寸定位法、手指同身寸定 位法 ) 。

  ( 二 ) 经络腧穴各论

  1、十四经腧穴的主治概要。

  2、常用经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 1 ) 手太阴肺经: 中府、尺泽、孔最、列缺、太渊、

  鱼际、少商。

  ( 2 ) 手阳明大肠经:商阳、合谷、阳溪、偏历、手三 里、 曲池、臂臑、肩髃、迎香。

  ( 3 ) 足阳明胃经:承泣、 四白、地仓、颊车、头维、 下关、人迎、梁门、天枢、 归来、梁丘、足三里、上巨虚、 条 口、下巨虚、丰隆、解溪、 内庭、厉兑。

  ( 4 ) 足太阴脾经:隐白、太白、公孙、三阴交、地机、 阴陵泉、血海、大横、大包。

  ( 5 ) 手少阴心经:极泉、少海、通里、阴郄、神门、 少府、少冲。

  ( 6 ) 手太阳小肠经:少泽、后溪、养老、小海、肩贞、 天宗、颧髎、听宫。

  ( 7 ) 足太阳膀胱经:睛明、攒竹、天柱、大杼、风门、 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 胃俞、三焦俞、肾 俞、大肠俞、小肠俞、膀胱俞、次髎、承扶、委阳、委中、 膏肓、志室、秩边、承山、飞扬、昆仑、申脉、束骨、至阴。

  ( 8 ) 足少阴肾经:涌泉、然谷、太溪、照海、复溜、 阴谷、肓俞。

  ( 9 ) 手厥阴心包经:天池、 曲泽、郄门、间使、 内关、 大陵、劳宫、 中冲。

  ( 10) 手少阳三焦经:关冲、中渚、阳池、外关、支沟、 肩髎、翳风、角孙、耳门、丝竹空。

  ( 11 ) 足少阳胆经:瞳子髎、听会、率谷、阳白、头临 泣、风池、肩井、 日月、环跳、带脉、风市、阳陵泉、光明、 悬钟、丘墟、足临泣、侠溪、足窍阴。

  ( 12 ) 足厥阴肝经:大敦、行间、太冲、蠡沟、 曲泉、 章门、期门。

  ( 13 ) 任脉: 中极、关元、气海、神阙、建里、 中脘、 膻中、天突、廉泉、承浆。

  ( 14 ) 督脉:长强、腰阳关、命门、至阳、身柱、大椎、 哑门、风府、百会、神庭、水沟、 印堂。

  3、常用奇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四神聪、太阳、球后、安眠、牵正、金津、玉液、定喘、 夹脊、 胃脘下俞、子宫、腰眼、十宣、八邪、 四缝、二白、 腰痛点、外劳宫、膝眼、胆囊、阑尾。

  ( 三 ) 刺灸法

  1、毫针刺法

  ( 1 ) 毫针构造,针刺前的准备 (选择体位、消毒等) 。

  ( 2 ) 进针及行针手法 (基本及辅助) 。

  ( 3 ) 针刺的方向、角度、深度。

  ( 4 ) 得气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 5 ) 常用的单式补泻手法。

  ( 6 ) 晕针、滞针、血肿、创伤性气胸、刺伤内脏等针

  刺异常情况的表现、处理及预防。

  ( 7 ) 毫针刺法的注意事项。

  2、灸法

  ( 1 ) 灸法的种类。

  ( 2 ) 灸法的作用。

  ( 3 ) 瘢痕灸、无瘢痕灸、隔物灸、温和灸、雀啄灸、 回旋灸、温针灸、温灸器灸的操作方法、适用范围。

  ( 4 ) 灸法的注意事项。

  3、拔罐法

  ( 1 ) 拔罐法的作用及使用范围。

  ( 2 ) 闪罐法、 留罐法、走罐法、刺络拔罐法、 留针拔 罐法的操作方法和适用范围。

  ( 3 ) 拔罐法的注意事项。

  4、三棱针法的操作方法、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5、皮肤针法的操作方法、叩刺部位、适用范围及注意 事项。

  6、 电针的操作方法、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7、耳穴的分布规律及临床应用;常用耳部穴位的定位 及主治;常见病的耳穴诊治。

  ( 四 ) 针灸治疗

  1、治疗总论

  ( 1 ) 针灸治疗作用。

  ( 2 ) 针灸治疗原则:补虚泻实 (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陷下则灸之、菀陈则除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清热温寒 (热则疾之、寒则留之) 、治病求本 ( 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标本同治) 、三因治宜 ( 因人治宜、 因时治宜、 因地治宜) 的含义及临床应用。

  ( 3 ) 针灸治疗作用。

  ( 4 ) 针具处方选穴原则:近部选穴、远部选穴、辨证 选穴、对症选穴的概念及应用举例。

  ( 5 ) 常用配穴方法:按部配穴 (远近配穴、上下配穴、 前后配穴、左右配穴) 、按经配穴 (本经配穴、表里经配穴、 同名经配穴) 的概念及临床应用。

  ( 7 ) 特定穴的应用:五输穴、募穴、背俞穴、原穴、 络穴、八脉交会穴、八会穴、郄穴、下合穴、交会穴的概念、 组成、分布特点及临床应用。

  2、治疗各论

  ( 1 ) 内科病证

  中风、眩晕、头痛、面瘫、面痛、感冒、咳嗽、心悸、 不寐、郁证、痫病、胁痛、胃痛、腹痛、呕吐、泄泻、便秘、 癃闭、痿证、痹证、腰腿痛的处方配穴、操作及方义分析。

  头痛、面瘫、面痛、痿证、痹证、腰腿痛的经络辨证。

  ( 2 ) 妇科、儿科病证

  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病、绝经前后诸症、 缺乳、遗尿的治法、处方配穴、操作及方义分析。

  ( 3 ) 皮肤科、外科、骨伤科病症

  瘾疹、湿疹、蛇串疮、神经性皮炎、痄腮、乳痈、扭伤、 项痹、落枕、漏肩风、膝痹的治法、处方配穴、操作及方义 分析。

  项痹、落枕、漏肩风的经络辨证。

  ( 4 ) 五官科病证

  目赤肿痛、近视、耳鸣耳聋、鼻渊、牙痛、咽痛的治法、 处方配穴、操作及方义分析。

  ( 5 ) 急症

  晕厥、虚脱、高热、抽搐、心绞痛、胆绞痛、胆道蛔虫 症、 肾绞痛的治法、处方配穴、操作及方义分析。

  原标题:贵州医科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文章来源:https://yjsxy.gmc.edu.cn/info/1118/1248.htm

  以上是新东方在线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贵州医科大学2023年自命题考研大纲:702中医综合”内容,关注大纲资讯,让您考研备考更简单。

【本文为找大学网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大学生在线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kf@zhaodaxue.cn)】
  • 相关阅读

TOPS
  • 日排行/
  • 周排行/
  •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