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择校如何取舍高校和科研究所
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大家也要面临高校和科研究所的选择,对于考生们而言,大家应该考虑哪些因素,应该如何更好的来取舍,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呢?小编为考生整理了详细的内容,供大家参考!
一、科研院所与高校的区别
1.研究所的师生比远高于高校的师生比
研究所的导师数量会接近研究生的数量,甚至会超过研究生数量(在有的单位,有五十多位硕士导师,但每年只招三十多名研究生),在某些研究所导师可选范围非常广。
高校的导师每人每年都会带学生,但研究所并不是每人每年都带学生。研究所会有几个导师持续带学生,也有一些导师只是偶尔带带学生。研究所的教师有一部分是外聘,特别是一些公共课或是基础课。
2.研究所的文献资源总量小于高校,但人均占有量会比高校多的多
高校每年会花几百万元购买电子资源,各类文献数据库非常全,清华同方、万方数据、超星、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电子图书、外文数据库非常全,很多高校都会达到一百多个数据库。
而研究所不会下这么大财力购买这些资源,研究所的资源范围更窄,更有针对性,而且会有些特色的数据库。高校的资源通用性更强,而研究所的资源专业性更强。高校的图书馆需要占座,而研究所的图书馆往往没有几个读者。
3.高校有着很好的教育与科研氛围,而研究所有着很好的科研与工作氛围
研究所的学术活动往往专业性、针对性更强,而高校有着各种各样的学术报告,无论是人文还是科技。高校的导师从事科研项目与教研项目,而研究所的导师几乎没有教研项目,除了科研项目外,还有很多工作性质的项目。
高校的导师科研经费多,研究所的导师事业经费多,所以总体上来说研究所导师的钱更多。高校导师会有纯研究的项目,研究所的导师的项目往往面向应用的项目。
所以有些导师的项目更像是工作,这些项目往往是下达的任务,而不是需要申请的科研项目。在高校,导师拿下的项目主要是靠研究生干;而在研究所,研究生在项目中并不是主力,因为研究所往往有较为稳定的团队。研究所的教师一般不为本科生上课,研究生基本没有助教的机会。
4.研究所个性认知充足,高校通识认知充分
高校因为同属教育系统,尽管地域、规模等因素不同,但总体上共性比较多,兄弟院校有许多可比之处,如行政部门设置、网站栏目设置等信息大同小异。而科研院所大多数是政府部门下属的事业单位,因行业性质与管理方式的不同,使得各个院所的个性特征非常明显。而研究所的业务机构、网站栏目设置千差万别。
例如,在情报学领域,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中国协和医科院信息所等差别非常大,相互之间无从比较,在研究所感受到社会的东西会更多。
二、科研院所比高校的优势
①每月有工资,相当于已经工作,而且免学费,单位替交;
②毕业后进入工作快,而且在学习期间已经和要工作的单位有联系,日后从人际关系,还是研究工作都是很好的铺垫;
③考科研院所的成绩要求比较低,一般过了国家线就可以上;
④科研院所的研究生毕业后不用为工作发愁,已经签约,而且提前2到3年赶上就业形式,也就是2018年签约的时候是按照18年的待遇,而毕业则是2到3年后,其学位贬值不可预知,当然也有升值的可能,但是升值对于已经签约的同志也是试用的,这就是科研院所的保值增值;
⑤先期的名校学习可以接触不少名校学生,这是日后的人际资源,这种同学感情的人际关系优势,我就不用多说了,大家都很清楚,不仅仅在中国,国外也是这样的。
三、高校比科研院所的优势
①毕业证和学位证书所显示的名气,高校比科研院所有名,虽然科研院所在名校学习,但是毕业证和学位证是科研院所的;
②不用签约,毕业就是自由身,当然这也是双刃剑;
③如果上的学校还算可以的话,比较轻松,可以混到毕业证书,拿学位证,而科研院所可不行,如果要混,那以后的工作优势可就没有了;
四、在科研院所和高校读研的对比
从各个方面来对比,是这样的……
这里我们首先排除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这两家超级科研院所。大家都公认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清华、北大等超级大学处于同样的学术地位。
这里我们还要排除"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军事医学科学院"、"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等等超级热门的科研院所。
因为这些科研院所都比较难考,但是如果能考上,那么前途将不可限量。比如就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那么进财政部工作的机会就非常的大;就读"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那么进商务部工作的机会就非常的大;而"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在国内被称为"银行行长和银行家的摇篮"。
从招生人数比较:各大学招收的研究生多、各科研院所招收的研究生一般较少。
从报考人数比较:各大学报考的考生多、各科研院所报考的考生一般更少,往往需要调剂。
从科研条件比较:各大学的基础教育条件一般较好、各科研院所的专业研究条件一般较好。
从生活津贴比较:各大学的生活津贴一般较低、各科研院所的生活津贴一般较高,甚至很高。
从奖学金比较:各大学的奖学金品种很多、各科研院所的奖学金品种一般较少。
从生活条件比较:各大学学生都比较多,生活资源人均分配少、各科研院所的学生少,虽然资源少,但是人均资源相对比较多。
从生活丰富比较:各大学课余生活丰富、各科研院所的课余生活相对不那么丰富,但是很多科研院所都在中心城市核心城区,另当别论。
从毕业分配比较:各科研院所的毕业分配有其专业对口的优势。
五、科硏院所的硏究生培养模式
关于研究所培养模式,除少部分自己培养外,大部分都是联合学校代培的。中科院的大部分到怀柔的中科院大学,上海中科院所的会去上海科技大学,有的也会派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有一些太偏远的会联合周围学校代培。
考硏人注意区分代培和联培,这个涉及到毕业证的问题。代培这种一般毕业证和代培学校是没有关系的,但是联培基本是领该校毕业证,上面会注明和某某所联合培养。目前只了解到中科院的所有这样方式,毕竟国科大名额有限,复试也会很激烈。如果自己比较看重这个,那么就要好好考虑联培学校的毕业证是否在自己接受范围之内了。
研究所和学校一样,也是良莠不齐的。大家可以去官网查一下与自己方向相关的研究所,再去网上仔细了解一下。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考研择校如何取舍高校和科研究所”,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本频道的持续更新!
-------------------------------------------------------------------------------------------
2021考研同学应该具备的条件
考研条件 考研
对于准备参加考研的同学来说,大家应该从自身做好相关的准备,无论是从心态还是到备考计划等等,这些对于我们的备考来说都尤为重要。小编为考生整理了详细的内容,供大家参考!
端正心态
这是考研复习的先决条件,也是基本的工序。自己一定要先想清楚再下决心,为复习打下毅力基础。对于半途而废的朋友来说,任何巧妙的复习方法都是无济于事的。
首先态度上必须重视考研,一心一意准备考研。一旦确立了目标,就不要再更改,消除一切可能使自己回头的可能性,继续冲到底。
早做准备
考研成绩和平时的学习成绩不存在必然的联系,考研成绩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考试前的一年的努力,尤其是大四上学期的半年为考研所作的努力程度。
如果数学基础不好,请在复习第一遍时读那种用于大一学生入门的单科配套辅导书,而不是专门为考研写的复习书,因为那些书会从初学者的角度来讲解问题,对基础不好的人真正理解有关内容很有帮助。
数学不多做题,那么再久的备考也只是在虚度光阴。一定要尽早确定考研目标,尽早开始准备,尽可能考高分是大家惟一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到的事情,早准备可以增强必胜的信心。
计划周详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这个道理。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都要有,临近考试时甚至要有每日计划。制定的计划应能按时完成但又有紧迫感,有了计划,就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它了。
当然计划也是可以改变的,由于不可预见因素、实际完成能力等,计划往往无法及时完成的就要适当调整,但是计划无法完成的原因千万不能是自己的惰性,否则就是自欺欺人了。
另外,考虑到各门功课复习的特点,长期计划应这样安排:从现在开始,一直到次年秋季把英语和数学放在重要位置,从次年秋季开始,逐步加大政治和专业课的比重,当然有时间的话政治和专业课预先浏览一遍效果会更好。
英语和数学要靠平时,不能指望冲刺阶段突击提高,而政治和专业课虽说记忆很重要,理解更重要,所以也应该早点动手。
全心投入
除了吃饭、睡觉等生理需求外,尽大可能减少社会活动,争取把考研作为生活中头等重要的事。一旦下决心考研,就把它作为压倒一切的目标,让你的生活以考研为中心,吃饭想着看书,走路想着看书,连睡觉也想着看书,有一句话说的好"什么都想要,就什么都得不到"。
学会坚持
最后一道工序就是要懂得坚持。其实,考研的你只要考前的一年或半年每天拿出几个小时的时间来准备就足够了,关键的是一定要坚持到后。
认清考研这个考试的本质,忘记过去的一切,放下一切思想包袱,正确对待考研过程中心情不好的时期,耐住孤独、乏味和寂寞,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因为既然选择了考研这条路,就必须要坚持不懈的走下去,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有风雨兼程。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2021考研同学应该具备的条件”,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本频道的持续更新!
-
2022考研:这4件事做不好影响太大,最后10天的纠正机会!
根据《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要求,网上报名时间为2021年10月5日至10月25日,每天9:00-22:00,还没报名的、没交费的
2021-10-15 -
最近考研太焦虑了怎么办?不如马上行动起来去学习!
最近感受到了很多大家心态上的波动,比如周围有同学保研了、感觉时间来不及、觉得自己复习得很差,每一项都像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2021-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