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首批涉外法治新生入学

2021-10-19 00:00:00 · 作者:网络  
中国政法大学今年迎来首个“涉外法治人才实验班”和“法律硕士涉外律师项目”新生入学,分别为49人和50人。这两个数字,对于国家涉外法治工作意味着什么?

  中国政法大学今年迎来首个“涉外法治人才实验班”和“法律硕士涉外律师项目”新生入学,分别为49人和50人。这两个数字,对于国家涉外法治工作意味着什么?

  服务国家战略

  推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新方案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兼研究生招生办主任何欣介绍,在我国,能够熟练从事涉外业务的律师仅7000余名,可从事“双反双保”业务的律师仅500余人,可在WTO(世界贸易组织)机构独立办案的只有300余人。这与国家发展战略和社会需求相比,还有很大缺口。因此,国家对于涉外法治工作高度重视,提出要加快推进我国法域外适用的法律体系建设的要求,大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法律规则、熟悉沿线国家法律文化背景和有关法律制度的法律人才。

  中国政法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校秉承鲜明的国际化办学战略,充分发挥全国一流法学院校的学科优势,在本科生培养方面打造了涉外法学人才培养实验班、法学西班牙语特色人才培养实验班;在研究生培养方面,从2020年起,创新涉外法治人才招生机制,通过推免生接收工作,专项选拔涉外法治人才实验班,通过硕士统考工作,专项选拔涉外律师项目人才,多措并举对标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国际型的“四型”涉外法治人才。

  强校联合

  首招涉外法治人才本硕贯通培养专项推免生

  2020年,在总结本科涉外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学校决定开设研究生涉外法治人才实验班。每年通过推荐免试选拔50名本科专业为英语、俄语、日语、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之一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通过接收推荐免试生的方式,攻读国际法学和比较法学专业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用“外语+法学”的复合型国际化培养模式,完善“本科-硕士”贯通式培养机制。

  为了更好地实施这一项目,中国政法大学与北京外国语大学携手,共同规划和实施涉外法治人才本硕贯通培养合作计划。双方会充分发挥各自的学科、专业和资源优势,以现有培养模式为基础、以培养“外语法学双精通”的高端涉外法治人才为目标,创新本科生和研究生跨校贯通培养模式,开展推荐北京外国语大学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项目。充分发挥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外语教学的双重优势,通过两校A+学科的强强结合,将“法官检察官摇篮”和“外交官摇篮”有机结合,携手孕育涉外法治人才。

  经过考察和选拔,2020年来自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等20余所高校的49名学生被涉外法治人才实验班录取,其中录取北京外国语大学优秀推免生17人。9月起,这些学生将分别就读于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和比较法学院。

  首批参加政法大学涉外法治人才实验班选拔的学生,在备考过程中面临新的挑战。“这是一项全新的项目,我们备考过程中没有太多的经验可参考。” 来自北京大学西班牙语系的苍穹在回忆自己的备考时这样说,“但综合考虑项目的特质,我认为要注重时事与国情分析。” 北京外国语大学西班牙语系的王者兴也为师弟师妹提供了自己的经验:“在备考的过程中可以多看时评及政府工作报告,增加对于专业词汇的掌握与运用。”

  集揽英才

  增设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涉外律师)研究生培养项目

  除研究生国际化法治人才实验班项目外,根据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法部律师工作局《关于实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涉外律师)研究生培养项目的通知》文件精神,今年,中国政法大学开始招收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涉外律师)研究生,旨在培养我国法治建设急需、法律实务界短缺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型律师职业人才。

  该项目共招生50名,其中40名是教育部专项计划下达,其余10名由学校从现有计划中调整。学生的选拔也分为两种途径,其中40名从参加本年度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并进入学校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复试的考生中选拔,另外10名从已录取的当年度推免生中选拔。选拔时,不仅要求考生有优异的初试或推免复试总分,更注重考生的英语水平,能够适应研究生阶段的双语教学培养模式。通过选拔,这50名学生将作为2021级新生在法律硕士学院就读法律(非法学)专业。

  为做好项目落地及培养方案的实施,学校专门成立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涉外律师)项目领导小组,对招生复试标准、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订等重大事项进行指导,并协调学校相关资源配置;培养模式方面,根据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成立若干法律硕士(涉外律师)导师组,由任课教师、实务专家等组成,实施导师组负责制,将集体指导与导师个人指导充分结合;课程设置方面,强化模块课程,围绕专业课程、职业能力和素质提升三部分,召集校内学者、校外专家、涉外律师和相关实务专家共同研讨,形成既稳定又开放的课程结构;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学校已与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北京仲裁委员会、中伦律师事务所等多家实务单位签约,建立联合培养机制,形成联合研发课程、参与授课、提供实践岗位、指导及就业等一体化联合培养基地,多角度多层次立体打造跨文化、跨学科、跨法域,懂政治、懂经济、精外语的复合型人才。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兼研究生招生办主任何欣介绍,这两个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项目,在招生过程中,学校尤其注重对考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考察和衡量,坚持以德为先的原则,把思想品德考核作为录取的重要依据,招收具有“对国际时事关心,有良好的外语沟通、读写能力,对涉外法治事业具有赤忱热心”等特质的学生进行专项培养,将“精通外语”的学生培养成能够熟练运用法律知识,在涉外领域发光发热的优秀人才。对此,学校将结合学生“外语精通”和“法学零基础”的特点,打造具有专门性、针对性的培养方案,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语言基础上继续用深厚的法学知识武装自己,成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涉外法治人才。

  谈及今后的打算和工作计划,王者兴表达了自己的期望和决心:“我想在西班牙语语言基础上学习国际法,熟练掌握外语和法律双重技能,学会用西班牙语语言逻辑思考法律问题;并希望硕士毕业后继续攻读博士,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成为一名掌握小语种+国际法双重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当然也希望自己能有机会进入国际组织或我国的外事系统工作,为我国提升软实力、在国际社会提高话语权作出自己的贡献。”学校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方案不仅弥补了我国涉外法治人才稀缺的短板,符合未来的市场愿景,也为广大学子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前景。

【本文为找大学网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大学生在线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kf@zhaodaxue.cn)】
  • 相关阅读

TOPS
  • 日排行/
  • 周排行/
  •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