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这次特殊的研考?媒体、专家这样评论
报考人数大幅增加及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局部散发,让2022年研招考试备受关注。如何落实国家“应考尽考”要求成为社会关注焦点。一起来看部分媒体以及专家评论——
为特殊时期的创举、实招点赞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这场特殊的考试,相关部门早已行动起来。特别是着眼当前疫情防控形势,推出了“跨省借考”。不同于中、高考,研究生考试因报考院校不同、专业不同,相关考试内容也不尽相同。有的学校处于全封闭状态,有的学生被滞留外地,为保证辛苦准备的学子顺利开考,多地开辟了从省外和省内调卷、并在当地借考的绿色通道,相关考生只要申请通过,即可获得帮助。大规模调卷,必然涉及到复杂周密的流程和细碎精密的工作,考验着相关部门的管理能力和治理智慧,也见证着“不让任何一个考研人因疫情掉队”的庄严承诺。想考生之所想、急考生之所急,特殊时期的创举、实招,值得点赞。(胡宇齐)
——摘自长安观察微信号《扎实举措护航,不让任何一个考研人因疫情掉队》
遵守规则也是成长的一部分
核酸检测是防疫的必要手段,尤其是大规模聚集情况下,成为一个常规要求。
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为了确保2022研究生招生考试顺利进行,保障所有考生的安全,提出了核酸检测的规定。这也是国家防疫规范的硬性要求,而非教育部门加码的防疫措施。
在未完成核酸检测的情况下强行要求进入考场,不仅违反国家防疫相关规定,对考场其他人来说也存在安全风险,甚至可能引发新增疫情。
考研不仅是一场成年人的考试、竞争,更是一次社会准则的体现。虽然能理解个别考生急切焦虑的心情,但是,考试的规则本就是考试内容的一部分。这本也是我们成长的一部分。(陈志文)
——摘自陈志文观察微信号《坚决对没有核酸检测强闯考研考场的考生说不!》
“应考尽考”做起来殊为不易
“应考尽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殊为不易。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不集聚、少流动是一项基本要求。大规模的研究生考试,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人员的集聚流动,如何同时把“考试”与“疫情防控”两件事情都做好,防止疫情由此蔓延扩散,更是摆在组织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面临这样的双重挑战,一方面要精准摸排每一位考生的情况,并做好针对性的应急预案。方案越多越细,实施起来难度也越大,能否做到精准施策,是对地方治理水平和智慧的莫大考验。另一方面,面对可能遭遇的“麻烦”,考生也要给予充分理解,多一点配合。唯有齐心协力将事情做好,考生的利益才能得到充分的保障。(胡欣红)
——摘自中青评论微信号《落实“应考尽考”,呵护每一位学子的读研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