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辅导员工作压力与情绪应对策略与分析

2023-03-31 07:57:53 · 作者:编辑部  
通过对辅导员心理素质的内涵以及辅导员的心理现状及其所产生的原因,探讨如何加强对辅导员队伍的心理素质培养。

受目标任务、绩效考核、工作负荷、问题学生、学历提升、角色身份、职称职务晋升以及职业职责、情感生活、交流交往、本领恐慌、各类突发事件等客观与主观多重因素影响,新时期高校年轻辅导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职业压力,由此容易产生消极、焦虑、疲惫、烦躁等负面情绪。久而久之,长时间的职业压力及紧张情绪,致使年轻辅导员个体可能表现出应激反应,甚至出现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进而产生职业倦怠。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同路人和开路人,高校年轻辅导员应科学掌握适合自己的方法、招式,以良好的心态正确认识职业压力,及时有效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修正,从而速度化解职业压力,排除职业倦怠情绪,始终做到以健康良好的心态坚守岗位、投入工作,以激情饱满的状态引导学生、服务育人,在辅导员职业道路上不断寻找并不断提高自我价值的归属感、成就感和幸福感

我在辅导员的岗位上也有了一些年头,面对学生的各种问题,有时候也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5+2、白+黑的工作模式,很多时候,说没有情绪那是不可能的,但是作为辅导员,我在想:难在哪困在哪?心在哪?梦在哪?这么多年的辅导员生涯,有点感慨,也有点迷茫。原本能够做大学生人生路上的引导者和知心朋友,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情。头发也就是从开始辅导员的几年里,渐渐的变得不再“春意盎然”了。特别是当我们遇上00后的学生,只有做过辅导员的才能明白的彻底。

2020年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50.68%的高校辅导员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经常的占25.2%,中度倦怠的占60.7%,非常苦恼的占23.1%,辅导员由工作、生活、学习、家庭等原因,导致对本职工作缺乏兴趣,对前途悲观失望,对学生失去爱心和耐心,缺乏宽容,容易出现小题大做,过激反应等。对工作精力投入不足,得过且过,牢骚满腹,甚至排斥工作、责任心不强、处理问题方法简单粗暴、敬业精神和创新意识缺失,从而出生职业倦怠,职业精神缺失等。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由于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辅导员队伍往往成为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而对于这个特殊群体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却经常被忽视,这不仅不利于辅导员自身工作的开展,还会在学生中造成不良的影响,直接影响其思想教育工作的质量。因此,对于辅导员这一特殊群体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和加强对策方面进行研究是有必要的,这也是影响辅导员队伍稳定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那么辅导员的心理问题来自哪里呢?可以说是来自方方面面的,比如学生的困惑学生的选择,学生的厌学,学生的情感等等不一而论。但凡与学生相关的,都会或多或少的带给辅导员们一点问题,当然还有来自学校、社会、自身的一些压力,于是乎,心理问题也随之而来。对于刚进入辅导员这个岗位的同仁,那更是一种烦恼,两处闲愁。下面我就讲讲,辅导员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一、辅导员的心理问题,总是先带着一颗好奇的心,然后产生了职业疲倦。

做过辅导员同仁的就会知道,在学生眼里,我们基本上不会被称之为“老师”。毕竟,我们与“老师”还是有区别的。首先,我们不上专业课,上的都是一些“闲课”其次,宿管阿姨、学校门卫也可以随时调动我们第三、上宿舍、下班级、谈心谈话、时不时的搞个突击大检查,第四、24小时随时在岗第五,在他们眼里,我们只是“生活老师”。所有的这些,都不是让我们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源,那产生辅导员心理问题的根源在哪儿呢?我想首先是在于我们想把它做好,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即使我们大费周章,依然是无济于事,这个时候,我们的心理问题就随之而来,轻一点的哀怨声迭起,重一点的话一口老血涌上心头。在我们开始这份职业的时候,总是先带着一颗好奇的心,然后才是疲倦。这便是辅导员的心理问题的根源所在。

二、辅导员的心理问题,先是有解,然后才是无解,因为这中间横亘一个有恃无恐。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所有的事都不难,难的是做好人。毕竟,做好事情的程度取决于我们对职业的兴趣与信心,在我从事辅导员的这些年头里,的确也是这样的,比如请假这件事,批也不是,不批更不是。批的理由或许只有一个,而不批的理由却有千千万。一个好的辅导员,做了四年的好人,但只要做错了一件坏事,在大家的印象里他就是坏人。所以,我们的很多工作,总是从先是有解,再到最后无解的过程。我们所讲的温暖人心,很多时候,是压抑了我们的内心。因为,辅导员在很多时候是不能有情绪的,必须是能量满满的。

三、辅导员的心理问题,先是有理想,然后才是现实,很多的问题,多是理想超越了现实。

辅导员的心理问题,不在于琐碎的事情上,而在于方与圆上。所有的问题,都是有迹可寻的。比如学生沉迷于游戏,其实这个问题的重心不在游戏本身,而在于学生为什么沉迷于此游戏而不能自拔。究其原因可知:凡是沉迷于游戏的学生,大体上会有这样的情形,一、厌倦学习,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二、原生家庭的溺爱,使其养成了特立独行的性格三、寝室室友的影响四、自控力较弱五、没有良好的职业规划六、人际关系比较单一七、不太容易听进老师的话语八、不太遵守规章制度。以上八条,都是学生沉迷游戏的成因分析。那为什么说是辅导员的心理问题呢?简单而言,就是苦口婆心的教育换来的只是屡教不改,或者油盐不进。所以就成了辅导员的心理问题,但是也不是没有办法解决,所有的焦点和尖锐,只有一条,这便是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关注学生的起伏,及时的跟进和引导。辅导员的心理问题,对于学生玩游戏而言,只有因时、因事、因地、因人而适时、适中、适量的引导和教育,同时最重要的还是在于形成良好的方与圆,方与圆,简单而言,就是教会学生,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能做,什么事有条件了可以做,在做与不能做之间,有一个“紧箍咒”。这个紧箍咒就叫“方与圆”,切不可简单粗暴的处理。因为很多的问题,都是理想超越了现实!   

辅导员产生心理问题的诱发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的原因,又有客观的因素,既有自身的问题,也有学生、家庭、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因素。同时辅导员受社会阅历的局限、工作时间长短与工作经验的差异性、观察问题的敏感度和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都有较大的差异性,当面对突发的学生的各种问题时,辅导员也会受其带来的不良情绪的影响,同时辅导员个人的心理素质不一,自我调控能力也存在不一的情况。

依据以上辅导员心理素质的内涵以及辅导员的心理现状及其所产生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对辅导员队伍的心理素质培养:

1.高校辅导员应该保持心理健康,建立良好的心理护理体系。建立自我调适机制;应该不断的学习新的心理咨询知识和技能,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同时也应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渠道,加强交流,提高倾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应该注重自己的生活品质,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以便更好地服务学生。

2.建立辅导员心理教育与干预机制。高校应该加强辅导员教育培训,尤其加强辅导员心理素质培养专题,使辅导员能对自己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状况有更为清楚的认识,并使其掌握有效的方法,加强自身修养,进行自我调节与控制;其次,聘请专业心理咨询机构面向包括辅导员在内的教师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定期对辅导员进行身心状况检查和心理素质测验,及时了解辅导员心理健康状况。

3.加强自身的道德品格修养和身心素质培育。不断学习有关认知、情感、意志、个性、道德品质等方面的心理学知识,增强心理上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修养;其次,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有爱心、耐心、责任心,言传身教,用人格的力量去潜移默化、感化教育对象;用心去爱你的学生,就不会有厌倦情绪、烦躁心理。

4.社会、学校和家庭要为辅导员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方面,在社会上增加对辅导员职业和角色的认同,提高辅导员的社会地位,让辅导员获得职业认同感;另一方面,学校要给辅导员提供更多学习机会,畅通晋升渠道,让辅导员在工作中得到相应的回报,在岗位上看到发展的希望。同时,家庭成员也要为辅导员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亲朋好友的关心与支持能有效缓解辅导员在工作中面临的心理压力。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出发,培养和提升辅导员自身积极心理品质,构建社会、高校和家庭三位一体的社会支持系统,增强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不断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未来研究可以关注高校辅导员心理弹性的结构和测量,对辅导员心理弹性的培养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

希望我们的同仁们,特别是希望我们在一线的辅导员同仁们,能够处理好自己的情绪,能够不带着情绪去工作。面对学生的种种状况时,要及时地给自己止损,要及时地让学生学会去分析问题。辅导员的心理问题,其实说白了,就是我们很多时候,在教育引导学生的时候,不是给选择,而是给答案。我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是多给选择,而不是多给答案。让学生们去选择,我们只是帮他们去分析,这样的话,学生就会明白,他们想要的是什么不想要的是什么就不会因为一丁点儿的事情找辅导员了。这就是我今天所写的主题!

 


【本文为找大学网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大学生在线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kf@zhaodaxue.cn)】
  • 相关阅读

TOPS
  • 日排行/
  • 周排行/
  • 原创